發展“快車道”上,南京動能澎湃
近年來南京高質量發展也呈現良好態勢——到2019年底,GDP連續11個季度保持8%左右增速,位居東部地區GDP過萬億元城市和全省首位;今年前三季度增長3.3%,經濟總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十強。
今年前三季度南京GDP增長3.3%
經濟總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十強
發展“快車道”上,南京動能澎湃
編者按 五年櫛風沐雨,五年砥礪前行。“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南京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保持戰略定力,付出艱苦努力,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社會文明程度大幅躍升,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南京答卷”。
今起,本報推出“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南京·南京特別棒”專欄,總結回顧五年來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新亮點、新面貌,激勵全市各條戰線干部職工接續奮斗、銳意進取,匯聚起書寫“強富美高”新答卷、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的磅礴力量,繪就新時代南京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再過一個多星期,我們將送走極不平凡的2020年,迎接充滿希望的2021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根據市發改部門最新梳理,今年1—11月,南京38個省級重大項目已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05.2%,370個市級重大項目已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96.5%,經濟發展大盤穩固、增速明顯。
將統計圖表進一步縮放,近年來南京高質量發展也呈現良好態勢——到2019年底,GDP連續11個季度保持8%左右增速,位居東部地區GDP過萬億元城市和全省首位;今年前三季度增長3.3%,經濟總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十強。“十三五”期間,南京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并持續澎湃新動能。
南京晚霞絢爛奪目。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 攝
集聚“新”動力:創新驅動積蓄發展“內功”
本月初,一個全國性的產業互聯網年會在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產業互聯網百強榜”,南京占據15席,其中,前十強中南京占據3席。
繼消費互聯網之后,產業互聯網漸成新風口。新機遇面前,南京已迎“風”飛翔,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得益于近年來創新驅動、動能轉換練就的過硬“內功”。
南京是全國科教中心城市,擁有普通高校53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2所),在校大學生80多萬,兩院院士80多名,國家級科研平臺120多個。怎么把好資源變成強產業?南京開始實施“兩落地一融合”工程,建立以科研人員持大股、市場化運營、職業經理人管理為特征的新型研發機構,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模式。
截至今年下半年,南京已組建新型研發機構410多家,科技人才團隊平均持有新型研發機構運營公司股份的比例達到56%。
紫金山創新大會會場外展示的新型研發機構。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馮芃 攝
新研機構,是南京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先手棋”。2017年底,南京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連續三年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召開創新名城建設大會、連續三年制定實施支持創新的市委一號文,在全國率先成立實體化運作的市委創新委員會,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資源,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整合提升高新園區并實施去行政化改革,完善人才服務政策體系……“創新”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一號工程。
匯聚在創新的旗幟下,臺積電、阿里巴巴、小米江蘇總部、中汽創智等一系列重量級項目落戶,華為、中興等行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強與南京的戰略合作,同時南京持續做好移大樹、育樹苗、老樹發新芽“三棵樹”文章,“科創森林”根深葉茂。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今年以來,南京還堅持突出創新引領、自主可控,在全國率先實施“鏈長制”,組織開展8條產業鏈補鏈強鏈行動,全力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南京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軌道交通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8.5%、23.1%、20.6%、14.6%。
增強經濟核心動力,必須依靠更多的自主創新、原始創新。
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成立暨碳中和發展研討會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12月11日,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機構——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在南京成立。碳研院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有關方面共同組建,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產品等開展研究,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地方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咨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的解決方案。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南京還著力打造以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和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為關鍵支撐的重大科研平臺。紫金山實驗室啟動建設以來,已在大網級操作系統、毫米波芯片和內生安全等一批“命門”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爭創國家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則在以科技手段解決重化圍江、長江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等關鍵問題上形成一系列重要支撐。
“要舍得下本錢,寧可在其他方面緊一緊,也要拿出錢來搞創新。”對總書記的要求,南京堅決落實到位,近三年,市、區兩級財政直接投入創新資金共211.4億元。今年疫情導致財政壓力加大,南京仍然擠出10億元資金,補貼10萬研究生來寧見習。
科技創新、轉型發展,為南京經濟強勁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打造“強”引擎:創新引領增強發展“能級”
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
今年8月份,市委主要領導為市委創新委辦公新址和全新架構的南京高新區管委會總部揭牌,明確南京高新區全面啟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
南京明確,市委創新委和新調整組建的高新區管委會是在宏觀層面謀劃推進創新工作的重要機構,也是具有南京特色的制度安排,目的是讓創新成為南京最鮮明的氣質,讓城市處處散發創新的味道,讓所有創新者在南京迸發活力、實現夢想。
堅持創新引領,國家級江北新區大力推進基因之城、芯片之城、新金融中心“兩城一中心”建設,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出臺體制機制改革“1+9”制度文件,各板塊、園區建立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示范園”。新區成立五年來,GDP增加1300億元、年均增速達13%,常住人口增加80萬。
紫東地區重點項目建設也全面展開,正在成為“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的新增長極、支撐點。
“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南京堅持站位全局、服務大局,以南京都市圈建設為抓手,不斷增強城市輻射帶動力,確立了“東西南北中”全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框架。
眼下,創新引領下,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正在各個板塊轟鳴——
龍袍夜景。龍袍新城供圖
12月16日,六合龍袍新城項目聯合開發簽約儀式舉行,六合區將與中國中鐵聯合實施龍袍新城開發建設,標志著新城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12月18日,溧水赴京舉辦2020南京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推介會,14個“北京系”高端制造業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達96億元。溧水區堅持發展制造業,如今已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車、臨空經濟、大健康三大地標產業,不斷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
營造“優”環境:創新服務提升發展“溫度”
2018年度,第九位;2019年度,第六位。
今年6月1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撰的《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正式發布,南京實現較大幅度爭先進位。
“拿地即開工”“交房即發證”“企業登記,街道可辦”……這個由國家主流媒體發布的第一份第三方營商環境權威報告指出,近年來,南京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各類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今年10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南京“登記財產”“獲得電力”“開辦企業”“包容創新”等十多個領域獲評“標桿”。
這份報告是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繪制了1000余張解釋圖表,梳理了優化營商環境各領域240余份政策文件和210余項改革亮點,匯聚了18個重點領域70個典型案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探索形成的原創性、差異化實踐成果。南京保護投資者、登記財產、招標投標、執行合同、獲得電力、辦理破產、開辦企業、勞動力監管、政府采購、獲得信貸、跨境貿易、包容創新等12個領域單項指標進入全國前十。
市發改委副主任何軍表示,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下一步,南京將在全市層面學好、用好《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出臺《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辦法》,進一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聯動推進南京都市圈“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共享機制,為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和加快建立“兩個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的“南京智慧”和“南京方案”。
優越的營商環境之下,從2017到2019年,南京市場主體從112萬戶增加到142萬戶;高新技術企業從1850家增加到4680家、增長近2倍,今年有望突破70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從5903億元增加到1.15萬億元;獨角獸企業從2家增加到15家,位居全國第5;科技型中小企業從721家增加到近7000家……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在即將打贏“十三五”收官戰的時刻,全市上下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齊心協力、開拓進取,在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中“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健
- 南京創新指數綜合排名由全球第94位躍升至第21位2020.12.22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今年前三季度南京GDP增長3.3% 發展“快車道”上南京動能澎湃2020.12.21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江寧湯山采石場:以前“賣石頭”,如今“賣風景” 2020.12.05
- 南京出臺意見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11.20
- 今年我國GDP預計破百萬億元2020.10.30
- 【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江蘇】鍛造“硬核”實力 奮力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2020.10.27
- 我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第三季度GDP增4.9%2020.10.19
- 激發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內生動力 2020.10.14
- 數說“十三五”|占GDP比重超3成:數字經濟改變中國2020.09.27
- 2020金洽會9月16-20日在寧舉行 2020.08.19